【整理:行遍天下】
開幕首展以當代藝術關注環境永續議題
今年邁進32週年的理周集團,與旗下創刊22週年的理財周刊,再一次擴大集團的關懷領域,共同支持理善國際關懷協會成立「理善藝聚空間」新品牌,並於9/15(三)舉辦空間及首展開幕,以「永續●馬拉松」為主題,嶄新的美學空間與民眾展開優質的藝文交流。

理周集團總裁洪寶山表示,「理財、理善、理健康」,一直是理周集團的核心理念。一路走來,理善國際關懷協會創造的不僅僅只是「關懷協助」的定位,更是所需對象「自力自強、扭轉人生」的良師益友,協會今天所成立的理善藝聚空間,以創新思維結合藝術文化,更加擴大了理周的關懷半徑。未來在理善藝聚空間的展售所得都將提撥5%給相對應的公益團體,讓大家為慈善儲蓄,建立善的循環。」

理善國際關懷協會的理事長許洛婕,本身也是理財周刊總經理,她表示理善藝聚空間的成立是傳承協會理念,出發點仍是以「善」為目的,希望透過藝術推廣,能開啟另一種「人」和「心」的對話或連結。同時藝術投資是一門理財學問,能讓更多人入門這樣的產業,用藝術資產管理的角度來看待藝術品,在收藏或是投資的價值性能更有多知識斬獲。或者也可以替藏家們找到喜愛或具收藏價值的藝術品,這也是『理善藝聚空間』另一種成立的善循環概念。

開幕首展展名為《42.195 Eco-manner》借用了馬拉松42.195公里義無反顧的意象,強調環境永續的艱辛與挑戰。展覽邀請到極限馬拉松跑者李霽、山林間的聲音演奏者陳沛元、纖維藝術家鄭安利、生態觀察者彭禹慈,以不同維度與形式重新解構對於永續議題的回應,空間主理人戴衣薰期望在後疫情時代,以五感的沈浸式體驗重新打開大家與環境的連結互動。

進到展間首先聽到如水晶般清澈空靈的音色迴盪在空氣中,讓陳沛元打造的療癒音域,靜心開啟放大你的感知。而彭禹慈以自製畫布來實踐永續,進入她以碎型筆觸打造的「去折曲」空間觀察世界,並透液面折射建構虛實景觀。接下來,在李霽的壯麗的作品群裡,異樣材質間相互反射撞擊,產生了超乎想像的無形能量,也打開了觀眾的感官知覺。來到鄭安利的織品作品前,則可細細體會這些經過搜集建構、拆解重組的觸覺與溫度,從日常的回憶切片,傳遞出永續的意念。最後透過WESTE×質物霽畫×春池玻璃,共同打造的精油培養皿,觀眾可以在綠茵窗邊吸嗅舒展身心,在這趟微觀與巨觀的路徑中,靜心冥想、感受作品,獲得心靈治癒的力量。

開幕演出則由聲音創作者陳沛元 ET CHEN,透過水晶缽、澳洲木管、當代手碟與三昧琴,運用聲音共鳴讓身體細胞共振展現能量。
此次展售所得提撥5%給綠色公民行動聯盟,攜手為生態永續發生,讓大家一起為慈善儲蓄,以CSR in Art建立善循環。後續也會共同舉辦綠色講座,提倡透明足跡等環保議題。
「理善藝聚空間」座落於具歷史性青島大廈的理周集團本部五樓,是最接近國會特區的藝文展演空間,也是能讓民眾自由參觀、感受與學習的美學空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