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整理:行遍天下】
金門,擁有縱橫交錯的獨特觀光資源,從戰地史蹟、閩南聚落、洋樓古宅、僑鄉文化、自然生態,到石蚵、高粱粿、芋頭、廣東粥、燒餅、高粱酒、炒泡麵的戰地飲食,縱橫兩岸幾十年發展的縮影,造就出金門縣獨一無二的觀光特色。

金門大橋通車將再掀起旅金風潮
俗稱「小金門」的烈嶼,自古以來只能仰賴往來渡輪連接「大金門」,所以也被稱作離島中的離島,交通的不便卻也讓原始地貌、人文史蹟及自然生態得到保存。耗時近10年的「金門大橋」,是台灣首座海上跨距大橋,終於預計在2022年10月完工通車,這也意味著造訪金門的遊客,能更方便造訪烈嶼,不再因交通而受到時間的限制。

金門縣烈嶼鄉位於大金門(金寧鄉)與福建廈門之間,不僅是離島中的離島,所轄大膽、二膽島更是前線中的前線,四面環海、僅靠渡輪連接大金門,讓赴烈嶼的遊客都選擇當日往返。今年10月,金門大橋即將通車,遊客們更能盡興暢遊傳統的生活風貌及自然景觀,以及戰地特有的九宮坑道、八達樓子、沙溪堡等,加上近年來盛行低碳環保的自行車旅遊,大橋的通車必定讓烈嶼鄉在疫後觀光的旅遊市場中,再掀新一波的旅金風潮。

往返大小金門更加便利 順勢帶動觀光產業的升級
因應大橋通車在即,近年來縣政積極地陪伴輔導在地觀光產業轉型與升級,許多串連大小金門的特色遊程如雨後春筍般的興起;加上年輕人返鄉創業,透過年輕人視角與創意,活絡了整個烈嶼鄉的觀光產業發展。可以搭乘電瓶車導覽與慢行烈嶼,也能騎著自行車沿著戰車通行的車轍道上環島,以慢遊方式來感受因戰地管制而保留下來的戰爭設施史蹟、海岸美景與生態。

金門縣政府自109年起即開始深入民間與產業溝通,觀光專家採駐村形式的陪伴及輔導,協助業者轉型與升級,迄今已展現豐碩成果,包括百年手工餅舖轉型及創作特色伴手禮、柑仔店結合西式點心坊的青岐社區複合式商店、華南汽水廠結合鶴山窯成立文創故事館、亨氏暢遊的四維營區水彈體驗、及烈嶼高粱掃帚的編織等。

當然,在地的特色美食也不能錯過,像是芋泥冰、炸高粱粿、牛奶桶餅,或是到新大同餐飲來碗道地的烈嶼豬血灌腸麵線與滷味拼盤,也可以到沐咖啡體驗高粱酒為基底的下午茶。

五鄉鎮發展主題化與精緻化的深度旅遊
烈嶼一年四季從早到晚,都有不同的風貌,是一個很適合慢遊、充電的地方。經過縣府、公所與業者們的努力與創新,讓原本只有三個小時的烈嶼遊,延伸到兩天一夜,讓旅客能體驗遠離塵囂、深入地方生活,感受國境之西烈嶼獨特的旅遊魅力。
金門縣的觀光歷經30年來不同階段的轉變,已逐漸從著重遊客量、團客旅遊的思維轉變成分眾旅遊及強調主題化、精緻化、自由行、深度旅遊。這兩年多的疫情期間,縣府與在地業者攜手改造,提升服務品質,把1、2級產業轉型為6級產業、依5個鄉鎮的特色發展主題遊程。將現有的觀光活動透過品牌塑造,融合在地生活及文化底蘊,加上深度與廣度的行銷推廣,在兼顧傳統與創新之間,賦予金門觀光新生命。

未來,透過「以生活旅行金門、以觀光體驗金門」,發展金門的標竿品牌、及串連航空、航運、陸路三大交通系統、以打造動感、情感、質感、潮感、美感的金門觀光新品牌!
金門縣政府廣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