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整理:行遍天下】

來台北玩除了逛街、打卡外,還能做些什麼?不如來好好認識一下台北的後花園—陽明山如何?其中以北投、竹子湖沿線上,也許多珍貴地熱地質景觀、溫泉、人文風情,台北市觀傳局特地推出「Chill一夏 台灣好行-北投~竹子湖半日遊活動」,只要入住合作旅館,並透過旅館報名活動,即可免費參加遊程,活動自8/15 ~ 10/25,限量1,000個名額。

陽明山,竹子湖,半日遊,秘境
▲入住北市合作旅館,體驗免費北投-竹子湖半日遊。

但像是台北人沒有打算住宿要怎麼辦?沒關係,小9「北投~竹子湖線」每天28班,每趟費用只要15元,沿途會行經硫磺谷、草山行館、陽明書屋等熱門景點,今年觀光傳播局更採用「大自然、旅遊、溫泉」三大主題意象,串聯海芋、繡球花及陽明山國家公園等著名觀光特色,推出2大超人氣吉祥物「喔熊x熊讚」台灣好行彩繪專車,要帶給民眾煥然一新的清新氣象!半日遊路線從打卡勝地「新北投溫泉區」到有臺北人後花園、婚紗外拍冠軍之稱的「陽明山」,讓民眾體驗一趟蘊含豐富人文薈萃、自然生態、珍貴地熱地形的景觀饗宴。

陽明山,竹子湖,半日遊,秘境
▲秒出國!台版九寨溝在這。

 

竹子湖好行

路線

(每日上下午各1梯次)

新北投車站>>硫磺谷>>陽明公園>>蓬萊米故事館>>竹子湖>>北投溫泉博物館>>回程

08:00/13:0 0新北投捷運站

新北投捷運站走出來,一旁就是超經典的復古懷舊的新北投車站(新北投火車站)!來~跟著黑狗兄(如圖)來看看這座「台鐵淡水線」僅存的百年老火車站吧!因北淡線停駛退役後的老火車站被保留下來,還因為新北投車站二期工程,增設了月台、鐵軌、火車。嗯~很有味道,等走完半日遊行程,不妨過來嚐嚐溫泉拉麵、假日市集、免費溫泉手湯,拍拍網美照。

陽明山,竹子湖,半日遊,秘境
▲百年懷舊新北投老火車站。
陽明山,竹子湖,半日遊,秘境
▲一旁的裝置藝術好可愛。

08:05/13:05 硫磺谷

說到陽明山豐富的溫泉資源,當然得來朝聖地獄啊啊啊~硫磺谷之所以被稱作地獄谷,當然是因為它終年蒸煙瀰漫,谷內多處硫氣孔不斷噴出高低各不同的氣體,現場看真的挺有氣勢的!

陽明山,竹子湖,半日遊,秘境
▲一探北投溫泉源頭的奧秘 地獄谷?九寨溝?仙境啊~

08:50/13:50 陽明公園、花鐘

陽明公園在日據時代,遍地茅草,故名喚草山。台灣光復後,為了紀念王陽明先生,於1950年,將「草山」改為「陽明山」。這座屬於大屯山群區,海拔445公尺的公園,後有七星山,左有紗帽山,右近大屯山,遠望觀音山層巒疊岫;氣候溫暖、濕潤。

陽明山上臥虎藏龍多處隱密不為一般人所知的瀑布!這些被稱作秘境的瀑布群~向來是在地人的納涼處,像是位於花鐘停車場旁~走路僅需2分鐘即抵的小隱潭瀑布就是其一!

陽明山,竹子湖,半日遊,秘境
▲網美私藏秘境~小隱潭瀑布 北投陽明山婚紗景點。

09:35/14:35 竹子湖蓬萊米原種田故事館

竹子湖位於陽明山國家公園的核心區,海拔約650~670公尺,北倚小觀音山、東依七星山、西靠大屯山、向南則敞開一覽無遺地俯瞰台北盆地。竹子湖蓬萊米原種田故事館落成於1928年之「竹子湖蓬萊米原種田事務所」,是棟約30坪的洋風建築,於2009年公告為歷史建築。

2014年籌設「竹子湖蓬萊米原種田故事館」,以地方產業史的保存,及推展環境教育之需求,作為歷史建築再運用發展目標,而後於2015年12月23日起開放參觀。目前稍作整建中,將於9月完工。

陽明山,竹子湖,半日遊,秘境
▲台灣米文化歷史新頁~來自日本米。

10:15/15:15 竹子湖站

竹子湖擁有特殊的地理位置與涼爽的氣候,海芋、繡球花、向日葵、大屯山芒花盛開,造就竹子湖一年四季不同的迷人風情,可沿著區內的溪畔步道,品味竹子湖浪漫優雅的魅力。導遊阿中說,竹子湖有三大地區:東湖、頂湖及下湖,以頂湖最美!

陽明山,竹子湖,半日遊,秘境
▲海芋、繡球花、向日葵、大屯山芒花 四季皆美網美朝聖地!

11:20/16:20 北投溫泉博物館 經典三級古蹟

北投溫泉博物館前身為「北投公共浴場」,完工於1913年,為和洋折衷風格的雙層建築,仿照日本靜岡縣伊豆山溫泉浴場所建,亦為當時東亞最大的溫泉公共浴場。一樓浴池區為磚造,二樓休憩區為木造,入口處位於二樓。二樓休憩區設有涼亭、換鞋玄關,以及可供遊客泡湯後乘涼的榻榻米大廳。大廳旁另有一突出平台「望樓」,可在此欣賞北投山光水色。

陽明山,竹子湖,半日遊,秘境
▲北投溫泉博物館是世界級綠建築+台灣首座綠建築圖書館。

12:00/17:00 遊程結束

返回新北投捷運站

 

圖文授權:旅遊作家 水靜葳

更多資訊:https://event.xinmedia.com/beitou/event.xinmedia.com/beitou/

探索更多來自 行遍天下旅遊網 的內容

立即訂閱即可持續閱讀,還能取得所有封存文章。

Continue readin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