丹麥哥本哈根的主教公園社區遊戲場

【圖.文|還我特色公園行動聯盟.整理|行遍天下

圖片提供|還我特色公園行動聯盟

丹麥哥本哈根市北側最高的山坡地區,有一個夾在醫院和公墓的中間的主教公園社會住宅 (Bispeparken),是 1940 年代斯堪地那維亞半島最大型的集合住宅案,超過 800 間公寓幾天內出租完畢,讓許多經濟能力低落的家庭,在具備所有生活功能 (甚至中央暖氣系統) 的社區獲得歸所,而這一個社區房舍圈繞的空間區塊,規劃了一個遊戲場,就位在社區「兒童之家」社福設施的兒童休閒中心和幼兒園的南側。

圖片提供|還我特色公園行動聯盟

規劃這一個遊戲場,是邀請到 Monstrum 這一家丹麥專業景觀設計遊戲公司,他們來到這個社區,帶著設計師的專業,蹲下身問了在地的孩子:「想要什麼出現在你們的遊戲場?」孩子說:「想要設計師用網子抓一隻怪物來給我們玩!」

圖片提供|還我特色公園行動聯盟

於是,這一隻 10 公尺長、5 公尺高,向美國雕塑家 Tom Otterness 致敬的多元遊戲功能同時兼具木工藝術美學的成品,就進駐到主教公園了。

圖片提供|還我特色公園行動聯盟

如果細心一點,可以發現遊戲場地面有設計更多星際怪物圖案和圓狀凸起小坡,還有孩子玩耍時自己用粉筆畫的圖案;社區和來訪的幼齡兒童,可以在高低不平的地面玩上半個小時樂此不疲,而年紀大一點的兒童,就在怪物的不對稱攀爬隱密空間裡鑽來藏去,不懼怕高度的孩子甚至能一路爬到頭頂空間,再選擇從左手交錯平衡木左右爬下,或是從右手金屬滑桿「咻」地迅速離開怪獸的身體。

圖片提供|還我特色公園行動聯盟

丹麥哥本哈根是一個海港城市,所以怪物的身後錯落著海運貨櫃的木箱,各種年齡層的孩子都會在這裡跳來跳去,安穩自己攀爬或從高處回到平地的心緒。

圖片提供|還我特色公園行動聯盟

一旁有一座 360 度旋轉的鳥巢鞦韆,孩子在享受方向性不定擺盪的暈眩感後,又能再度回到怪物前方的爬繩上吊來踩去,在高聳濃密樺樹圍繞的自然環境下,體驗各種不同的身心發展所需要的刺激。

圖片提供|還我特色公園行動聯盟

Monstrum 公司的網站,自己描述這個怪物的設計,頭部是瞭望台和遊戲屋的概念,腳邊的繩索就是抓怪物陷阱的意象,身體軀幹是各種各樣的攀爬功能,而怪物手臂和兩條腿則分別是使用不同材質 (金屬和木頭) 的溜滑加攀爬,如果一路爬到 3 公尺高的膝蓋,就能從單槓翻筋斗下來。

圖片提供|還我特色公園行動聯盟

整個社區公園遊戲空間四周,停放的幾乎都是腳踏車、載貨自行車和駕著兒童座位的親子單車;汽車停車場,是設計在公園遊戲空間的地面之下,遊戲空間很迷你,但社區被其它樹木、植栽花叢、草地及湖泊圍繞,進入社區後,車行速度限制在 30 公里,因為社區中除了兒童,也因為有許多老人,會使用公共空間和 80 年代加入的養老院等設施。

圖片提供|還我特色公園行動聯盟

 

THE MONSTER IN BISPEPARKEN

圖片提供|還我特色公園行動聯盟